关于对教程主义的思考

始于
前段时间(好像在3月左右吧)在b站上看到了一个视频,转自油管If You’re Not Motivated to Code, Do This.。使我感悟颇深,我开始进行反思。
现在面临的窘境
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。“如今,我们处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,网上充斥着参差不齐的信息资源,各式各样的学习教程资源也已然占据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。当遇到不会的问题,我习惯于从互联网寻找教程,从国内的搜索引擎、b站、知乎、CSDN到国外的搜索引擎、youtube、GitHub,往往都能找到有过相同问题的人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,这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。但是,这些知识真正能被我们所吸收吗?或者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吗?只能机械着跟着教程一步一步的走吗?这些正是我现在面临的窘境。
1、教程的重复性!
经常性的,比如我想为pc配置了一个环境,我会去搜教程,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教程,跟着教程一步一步配置,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,但不怎么过大脑,导致下次再遇到环境配置问题再去搜索教程,感觉陷入了被动思考的泥潭,心想着,反正有教程,跟着来准会没错。就像,在学校上课,老师在黑板上板书,手机相机一咔嚓,照片存起来,想着,反正已经拍下来了,之后再看呗,实际上过段时间就忘了曾经拍过照片。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拍照损伤效应(photo-taking-impairment-effect)。
2、教程的权威性?
在有些时候,可能由于第一次接触陌生的事物(比如计算机相关知识),对于教程中的每一步只能完全照搬,生怕因为某些细节导致功亏一篑。事实上,这些东西的容错率高得离谱,大不了再来一次呗。1+1+1=>3,1+0.5+1.5=>3,0.5+0.5+2=>3,”条条大路通罗马“,好的教程可能只是选取了对作者来说最优的一种方案,但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。并且最重要的是在吸收理解该方案后能否举一反三。
如何破局?
针对第一种情况。俗话说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我可以在广泛吸收他们经验教程后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整理成符合自己预期的,完整的解决方案。这个博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我为什么选择博客而不是纸质记录?
我的理由是:首先对于知识的整理吸收不限媒介,其次对于博客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想法,只需一个手机即可,而不用随时携带纸和笔。最后,在保存方面,个人认为数据保存远比实体保存来的容易与持久。
针对第二种情况。重要的是将知识联系起来,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。就像做数学题目一样,这道题目的核心思想什么,有什么对应的解决方案,是否能与之建立关联,或者说两个的组合能够和它建立关联。实现此目标前提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,其次再去提创新。
接下来的想法
写这篇博客已经离我创建这篇文章有两个月了,期间忙着各种各样的事。好在五一假期基本都忙完了,能够让我在假期这几天专心写博客。之后的博客我会将折腾服务器、搭建网站,springboot+vue项目等经历一一整理好并记录在此博客。以此记录我的成长。
- 标题: 关于对教程主义的思考
- 作者: Epochwl
- 创建于 : 2025-03-05 14:00:35
- 更新于 : 2025-05-06 09:13:58
- 链接: https://long.ssaw.top/2025/03/05/关于对教程主义的思考/
-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